勞動筑夢 榜樣領航 | 見證煙臺勞模先進風采,傳遞職工奮進力量(一)
煙臺市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
是煙臺勞動群眾的杰出代表
是煙臺最美的奮斗者
他們崗位不同、職責各異
但無不體現出
愛崗敬業、爭創一流的職業操守
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進取精神
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優秀品質
勇于擔當、拼搏實干的優良作風
讓我們以榜樣為標桿
向先進看齊
一起了解他們的奮斗歷程
2025煙臺市勞動模范
鄧文棟


鄧文棟,煙臺東方威思頓電氣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副總經理。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煙臺市大工匠等榮譽。
鄧文棟勇擔重任,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計劃及工信部物聯網集成創新項目、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示范項目等國家級課題5項;主導及參與完成的4項創新成果經專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鄧文棟同志秉持銳意創新精神,先后在多個產品領域取得顯著成就,面對我國長期存在高壓電能無法直接計量的技術瓶頸,他成功研發出10kV直接計量系列智能電能表,此項突破不僅實現了0.2S級的高精度電能計量,更顛覆性地解決了傳統電磁式互感器誤差計算不準、能耗高等系列難題,項目成果直接催生出一個新興產業,大幅提升了我國智能電網計量產業的創新能力,推動傳統電磁式互感器加速退出歷史舞臺。攻克核心設備研發難關后,鄧文棟同志敏銳意識到計量標準體系的重要性,推動高壓直接計量溯源體系建設,研制出國內首臺高壓電能計量設備整體檢定裝置,首次實現國家高壓電能計量標準對工作標準的整體量值溯源傳遞,通過國家權威機構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與荷蘭國家計量院的雙重檢測與認定,實現了高壓電能最高計量基準的國際比對。核心技術榮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國際首創配電數字式一二次融合柱上斷路器系統解決方案,多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此方案已經成為國家電網技術標準,被50多家廠商采用,近5年該方案在行業內招標數量達7.4萬套,招標額超22億元。
鄧文棟同志擔任全國電工儀器儀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作為主要起草人,參與起草國家標準7項;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1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榮獲中國專利獎、中國機械工業科技獎、中國好技術等獎項。鄧文棟工作室先后被評為國家級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山東省勞模創新工作室、山東省工人先鋒號,充分發揮工作室在創新中的幫、扶、帶、教作用,培養了一批專家能手,已成為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林柯宇


林柯宇,煙臺臺海瑪努爾核電設備有限公司焊工,核級焊工,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
2019年,他榮獲煙臺市職工焊接技能競賽焊工個人全能比賽第一名,山東省第二屆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能大賽優秀選手,山東省第四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優秀選手。先后榮獲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煙臺市技術能手、煙臺市青年崗位能手、煙臺市高層次E類人才、煙臺市首席技師、煙臺工匠、煙臺大工匠、山東省技術能手、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齊魯首席技師、齊魯工匠等多項榮譽稱號。
工作中,他積極弘揚和踐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每年完成1-2項創新成果,為公司帶來顯著經濟效益。他改造的“焊接接地線夾子”每年可節約電纜費用十余萬元;設計的“半自動送絲工裝”降低了焊工勞動強度,將焊接生產率提高了5倍;制作的核電主管道嵌入式接管嘴局部充氬工裝,使生產效率提高了2倍。
在參與我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福清核電5號機組,以及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號機組主管道焊接工作中,他展現出了卓越的專業素養和奉獻精神。華龍一號核電主管道的焊接工作要面臨諸多挑戰,由于焊接環境的限制,焊接工作需要在狹窄空間和高溫環境中進行,焊接質量要求極高,材料結構復雜,焊接難度大等,這對焊工的操作和身體素質都提出了挑戰,他憑借扎實專業能力迎難而上。他改進焊接工裝和焊接順序,采用難度較高的左右手交替焊接手法,并嚴格執行焊接工藝,確保焊接符合標準規范,成功完成焊接工作,焊縫一次交檢合格率達100%,焊接變形全部控制在±0.3mm內(要求±0.5mm),RT檢驗和水壓試驗100%合格。
十幾年來,他全心致力于核電主管道焊接技術研究與生產工作,攻克多個技術難關,為核電事業發展貢獻力量。他的事跡將激勵更多青年焊接人投身于我國核電事業中。
魯海江

魯海江,萊陽明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站長。
魯海江2018年8月入職餓了么成為一名外賣騎手,他盡職盡責視騎手如兄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2021年8月被晉升成為萊陽明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萊陽站)站長。先后榮獲“高手站長” “優秀站長” “煙臺最美職工” “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 “先鋒騎手”等榮譽。
抗疫保供,彰顯社會責任擔當。在疫情暴發期間,魯海江站長主動承接封控區物資配送任務,組建“黨員先鋒騎手隊”,帶領80名騎手連續奮戰30天,為5個社區、1000余戶居民配送藥品、生活用品等緊急物資超1000件。他協調平臺資源開通“綠色通道”,優先保障老人、孕婦等特殊群體需求,收到社區感謝信15封。同時,他嚴格落實現場防疫措施,實現站點全員“零感染”。
迎難而上,以精細化管理提升站點效能。面對疫情反復、極端天氣頻發等多重挑戰,魯海江站長帶領團隊逆勢而上,全年完成訂單量超12萬單,準時交付率穩定在98.5%以上,客戶滿意度達99%,位居區域站點排名首位。他創新推行“三時段工作法”,早晚高峰全員駐點、午間靈活調配、夜間應急響應,確保運力資源最大化利用。針對惡劣天氣,他提前制定應急預案,通過調整配送范圍、增加補貼激勵等方式,保障騎手安全與配送效率雙達標。
以人為本,打造有溫度的騎手團隊。作為團隊“大家長”,他堅持“嚴管厚愛”原則,每月組織交通安全、服務禮儀培訓,開展“服務之星”評選,站點騎手差評率同比下降40%,同時建立騎手健康檔案,夏季發放防暑包,冬季配發熱水袋、暖寶寶、護膝、護把套、脖子套,協調周邊商家設立3個免費休息點,極大方便大家休息。近年來共培養5名騎手晉升為小組長,團隊年度留存率達95%,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創新突破,探索行業服務新模式。他牽頭與10家餐飲商戶試點“預訂單智能調度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配送路線,使商戶備餐效率提升20%;聯合社區打造“騎手志愿服務站”,提供代買代辦等便民服務,全年參與公益活動12次,推動站點從“配送終端”升級為“社區服務節點”,獲得“民生服務創新獎”表彰。
魯海江站長以“責任、創新、溫度”為座右銘,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凡篇章。他用實際行動證明,優秀的管理不僅是數據的突破,更是對用戶、騎手和社會需求的深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