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上榜!煙臺市總工會入選全國創新案例
7月14日,2025年第二季度全國工會重點工作創新案例發布。煙臺市總工會《“共享職工之家”賦能“小三級”工會建設》成功入選,全省唯一。

創新案例

山東煙臺市總工會創新打造五型“共享職工之家”,統籌優化分散的陣地、資金、人員和服務,構建起開放共享、協同聯動的服務陣地,以“共享”理念提升“小三級”工會服務陣地覆蓋面和效能。
(一)科學布局,破解服務陣地覆蓋不足。
精準調研定位:組建了16個專項調研隊,深入全市重點區域,從黨組織工作基礎、職工聚集情況、場地硬件條件等三個維度全面考察,精準確定五種覆蓋不同區域、服務不同群體的建設類型。
分類施策建設:園區型發揮市重點產業鏈相關園區及骨干龍頭企業的主體作用,促進園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商圈型側重于服務樓宇商圈區域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商家、顧客等群體;鎮街型以鎮街總工會為主體,面向鎮辦企業職工、農民工等群體,助力鎮域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社區型依托或聯合社區、居民區等基層黨群陣地,資源下沉服務周邊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流動型結合“惠工快車”一線服務模式及已建工會驛站等,重點為周期性強的重點項目及流動性較大的職工群體提供針對性服務。
(二)精準服務,緩解資源統籌效率低。
標準化服務:出臺《關于在全市建設“黨建+”五型共享職工之家的實施意見》,落實統一建設標準和服務指南,明確陣地名稱、標牌等基礎配置、及功能區數量等要求。
數智化服務:實現“一碼通行,一網通辦”,對接“職工之家”“齊魯工惠”APP等網上工作平臺,設置“掃碼入會”海報,職工線上認證可享受免費或普惠價服務,預約場地,獲取信息,及反饋優化服務。
差異化服務:形成固定項目與選配項目結合模式,即配備工會驛站、文體活動場所等六項必設功能區,差異化設置選配項目,確保資源用在實處。

(三)強化管理,解決力量薄弱問題。
陣地共用:將共享職工之家主動嵌入各級黨群服務中心,聯合舉辦雙報到、惠工大集、工匠夜校等活動360余場次。鏈接工人文化宮、職工療養院等工會自有陣地,農家書屋、法律服務站等基層工會陣地資源,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帶動有條件的“小三級”工會每年為5000余家單位提供陣地支持3000余次。
經費共投:建立“基層投入+上級補助”機制,市總工會投入專項補助資金,根據規模等綜合評定進行梯度補助,解決共享職工之家資金力量薄弱問題。
人員共管:采用“基層工會干部+工會社會工作者+職工志愿者”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積分制管理機制,引進第三方團隊承擔專業性服務及陣地管理運行等工作,充實人員隊伍力量,緩解“小三級”工會人手不足困境。
品牌共創:基層一線職工、企業工會主席和高校老師組成評審組,對共享職工之家實地考察評價。對運行良好的組織觀摩共享建設經驗,對接共創品牌,實現“建好一個、帶動一片”。

經驗啟示
科學調研才能科學布局服務陣地:通過精準排查需求、分類施策,實現服務陣地從“零散分布”到“全域覆蓋”。
資源整合才能開展有效利用:以“共享”理念打破壁壘,推動陣地、經費、人員統籌,提升資源利用效能。
機制創新才能激發服務活力:通過標準化、數智化、差異化服務,以及積分制管理、第三方合作等模式,激發基層工會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