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芝罘區總工會實施“四項行動” 活用“四種模式” 攜手構筑基層工會“共建共享共治共推”新格局——以芝罘區鳳凰臺街道網約車行業工會聯合會為例
一、推薦理由
基層工會組織是工會系統的基石,建會入會又是促進基層工會組織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芝罘區作為煙臺市的中心城區、主城區,是網約車、代駕司機等新就業群體的聚集地,從業者保有量占全市50%以上。經調研發現,該群體因工作強度大、受教育程度不一等諸多因素影響,還存在對工會組織認識不夠清、加入工會意愿不夠高、維護權益意識不夠強、參與工會活動不夠積極等問題。為破解這些問題,芝罘區總工會堅持守正創新,試點先行,實施“四項行動”,活用“四種模式”,全面理清脈絡,精準破除瓶頸,攜手構筑基層工會“共建共享共治共推”新格局。
二、案例情況
(一)主要內容
一是實施“夯基行動”,活用“線下+云端”模式“共建”強力堡壘。“夯基行動”,即夯實工會組織基礎,也就是有力有序推進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和發展工會會員等事宜。一方面,建強建實“線下堡壘”。組建由區總工會牽頭,街道、社區、企業工會共同參與的“區街社企”四級工會共建專班,先后同組織、住建等8個部門和5家公司座談交流10余次,累計收集意見建議60余條。向從業者及消費者發放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00余份,其中90%以上職工表示支持成立工會并自愿加入。歷時40余天,于2023年6月,成立芝罘區鳳凰臺街道網約車行業工會聯合會,自此網約車和代駕司機有了屬于自己的“娘家”。另一方面,奮力開拓“云端堡壘”。立足用活用好職工之家、齊魯工惠客戶端及山東工會網上工作平臺等線上工會陣地,組織工會干部現場講解使用方式,“手把手”幫助司機們入會,其中1名工會干部更是完成了1天幫助70余名司機成功入會的“小目標”。依托區總工會微信公眾號、芝罘融媒等多個線上媒體發布入會邀請20余次,在擴大建會入會覆蓋面的同時宣傳了工會良好形象。截至目前,聯合會累計發展會員350余人,各項工作也得到了企業和司機的大力支持。
二是實施“惠工行動”,活用“普遍+訂單”模式“共享”優質服務。“惠工行動”,即立足竭誠服務職工群眾,通過多措并舉方式,讓職工享受到工會“娘家人”更加優質、更加便捷、更加實惠的服務。一方面,樂享高品質“普遍化”服務。選址600平米臨街樓宇,按照“黨建+”五型共享職工之家“八有”標準,打造集前臺服務廳、紅色領航廊、賦能加油站、溫馨避風港、初心培育堂、管理辦公室于一體的“司機之家”,為大家提供10余項優質服務。在1500平米中心廣場,設置30個專屬車位、20組充電樁、3處換電站,為司機師傅提供一站式服務。在這“1家6區1廣場”的綜合陣地,現已開展集中培訓、業務辦理、休憩續航等活動100余場次,得到廣泛“點贊”。另一方面,優享高標準“訂單式”服務。探索實行“分類式、點對點、精準化”多元服務方式,安排專人收集整理企業和職工需求,累計收集合理需求80余條,需求兌現率達80%。例如,有的公司反映,所轄代駕司機中,8成是兼職,8成是男性;網約車司機中,9成是全職,男性占85%,兩者年齡在40歲左右的居多,且都有多年駕齡,多數人有腰酸腿疼等職業病。針對這一實際,聯合會在司機之家增設了健康體檢和按摩康復服務,現已為150余名司機提供服務,贏得一致好評。
三是實施“反哺行動”,活用“駐點+流動”模式“共治”美好家園。“反哺行動”,即工會用真心服務感化職工,促使其積極參與區域治理,以實際行動反哺社會,實現工會與職工間的“雙向奔赴”。一方面,積極動員“駐點”反哺。定期召開1-2次工作例會,通過廣泛收集、專業分析、趨勢研判、會議商討等環節,每次明確5-8個社會治理重點事項,根據工作需要,定期向平臺企業和司機群體發布志愿服務招募啟事,根據報名情況組建“駐點”反哺小分隊,深入所需治理事項現場各盡所能開展工作,成為一道“人人參與為大家”的靚麗風景線。從該方式落地實施至今,已累計明確重點事項90余條,實施“駐點”活動30余次,事項辦結率達75%。另一方面,鼓勵支持“流動”反哺。選取20余名素質好、覺悟高、熱心腸的司機骨干力量,擔任區域“共治”兼職網格員、安全巡查員、衛生監測員、矛盾調解員等,由聯合會定期對其進行培訓,成為區域社會治理的“移動力量”。在他們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司機師傅加入進來,通過拍照定位、聯系告知等方式,累計發現報送各類問題200余個,幫助解決問題170余個。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助力更多司機師傅由“服務對象”逐步向區域治理“合伙人”轉變。
四是實施“長效行動”,活用“內挖+外引”模式“共推”組織建設。“長效行動”,即堅持“建好、管好、用好”原則,運用豐富舉措,在深挖內部潛力的同時引進新源活水,助力實現長治長效。一方面,向內挖潛“固根本”。由區總工會牽頭,街道總工會配合,選優配齊聯合會干部隊伍,定期與相關部門單位開展聯席會議,指導司機所在企業開展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助力化解司機權益問題30余個。制定聯合會工作監督評估辦法,定期對其服務網約車司機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工作平穩有序推進。針對司機工作流動性大、時間碎片化的特點,將部分在線有聲讀物生成二維碼,讓司機師傅們在等單接單途中隨時隨地學習,促進提升自身素質。另外,定期開展先鋒評比活動,對表現突出的司機給予洗車券、車輛保養券等獎勵。另一方面,注重外引“培新源”。常態化組織工會干部、公司骨干、司機代表等,前往區內區外先進單位,開展“向模范看齊,強自身本領”觀摩調研活動,并結合實際將所見所聞變成所思所想,最終轉化成自我提升的“真經”。同時,注重總結提煉工作中的典型事跡和經驗做法,通過全媒體矩陣向外宣傳,不斷提升聯合會的知曉度,吸引更多“未進家”的司機群體加入工會“大家庭”,更早更多的享受到工會“家的溫暖”。
(二)工作成效
一是工會影響有了“張力”。通過用心用情開展多元化精準服務,增強了網約車司機對工會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通過宣傳工會職能和作用,吸引了更多的網約車司機加入工會組織,截至目前,全區約700名網約車司機成功加入工會組織并感受到了“娘家”溫暖。
二是司機維權有了“門路”。通過建立權益保障機制和開展法律維權服務,網約車司機的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班休假等權益得到了明顯改善,勞動糾紛明顯減少。據統計,自網約車行業工會聯合會成立以來,轄區網約車司機平均月收入增長3%,勞動糾紛率下降45%。
三是基層治理有了“新路”。通過組織引導網約車司機參與志愿服務,貢獻行業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約400名網約車司機逐步成為了城市的“交通引導員”“愛心送考員”“急救隊員”,城市交通、城市面貌等得到了明顯改善,城市治理效率和精細化水平不斷提高,贏得了市民的廣泛“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