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區總工會:雙賽聯動筑防線 全員參與保安全
一、案例概述
煙臺市蓬萊區總工會創新推出“雙賽聯動”模式,將“安康杯”知識競賽與“三查三防”實踐競賽結合,形成“理論+實踐”閉環。競賽覆蓋機關職工、一線勞動者、新業態等多元群體,以規范流程與成果轉化機制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改,激活職工內生動力,構建全鏈條安全防護網,為安全生產提供創新范式。

二、針對問題
1、職工安全能力知行脫節:部分職工存在對安全法規掌握不扎實,隱患排查實操能力不足問題。
2、競賽活動覆蓋不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基層班組職工部分群體參與度低。
3、安全競賽缺乏長效支撐:競賽內容單一、后續跟進不足,導致職工安全知識易遺忘、能力難鞏固,安全素養難以實現持續提升。
三、主要做法
(一)靶向施策創新競賽模式,破解知行脫節問題
區總工會精準聚焦職工安全能力短板,創新性地推出“安康杯”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與“三查三防”安全生產競賽相結合的“雙競賽”模式,推動安全生產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安康杯”競賽強理論:緊扣《安全生產法》《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職業病防治、應急處置等實用知識。通過知識競賽解決“懂安全”的問題,推動安全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入腦入心;“三查三防”競賽練實操:以“三查三防”為核心解決“會安全”的問題,引導職工在實踐中練就隱患排查的“火眼金睛”,形成“學安全、懂安全、守安全、查隱患”的閉環管理。通過兩場競賽聯動,全區職工安全生產知識普及率提升60%以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深入人心,實現了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思想跨越。

(二)精準劃分參與范圍,解決活動覆蓋不均問題
為確保競賽“不漏一崗、不落一人”,區總工會根據職工群體特點、崗位屬性精準劃分參與范圍,優化競賽組織形式。分層分類定范圍:“安康杯”競賽覆蓋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同步納入駐蓬央企項目職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快遞員、外賣員、大貨車司機)等群體,由各單位選派代表隊參賽;“三查三防”競賽以班組(車間、工段、施工項目組)為最小單位,鼓勵一線職工全員參與,讓不同崗位、不同類型的職工都能“有平臺參賽、有機會提升”。科學設置獎項激勵:“安康杯”競賽設置優秀組織獎3個,個人一等獎3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15名,獲獎個人既有企業安全管理人員,也有街道應急干部,涵蓋了安全生產一線的關鍵崗位。“三查三防”競賽評審出一等獎3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15個、優秀獎20個。獲獎的44 名職工均為基層崗位人員,其中既有港口吊機操作員,也有化工車間巡檢工,充分激發了一線職工的參與熱情和競爭意識。
(三)建立常態化機制,破解缺乏長效支撐難題
為避免競賽“一陣風”,區總工會注重成果轉化,將競賽經驗固化為長效制度,推動安全管理從“階段性推進”向“常態化落實”轉變。構建閉環管理流程:賽后組織專項調研小組,對照競賽中發現的隱患問題,督促企業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時限,建立“隱患臺賬—整改落實—復核銷號”的閉環管理機制,確保問題整改到位。納入常態化工作體系:將競賽形成的“培訓-競賽-排查-整改”機制,納入蓬萊區總工會常態化工作體系。同時引導企業借鑒該模式,建立“月度安全知識測試、季度隱患排查比武”制度。目前,已有多家企業落地實施,部分化工企業超10個班組積極參與,累計參與職工超百人,真正將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基層“最后一米”。

四、經驗啟示
靶向施策才能解決知行脫節難題:針對理論實操脫節問題,以“雙賽聯動”實現學用結合,提升活動針對性和實效性。
精準劃分才能有效實現全員覆蓋:根據職工群體類型、崗位特點設計競賽形式和參與范圍,確保全員參與。
推動競賽成果管理常態化才能健全長效保障機制:將競賽成果轉化為常態化制度,才能持續鞏固工作成效。